你的位置:

九游认证平台 > 新闻动态 >

  • 中国经济政策为何选发贷款而非发钱印钱?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2:12    点击次数:69

    当下,中国经济面临挑战,刺激经济有发钱、印钱、发贷款这三种选择。为什么我们最终选择了发贷款呢?这背后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原因。先说说发钱。

    2024年,咱们国内消费贷款余额都突破20万亿元了,可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却只有3.8%。这说明像发消费券这种直接给大家补贴的办法,效果越来越差了。看看美国,2020年每人发了1200美元现金,结果大家都把钱存起来了,储蓄率一下子飙升到33.7%。咱们国家在2023年发的消费券,核销率还不到60%,这就反映出大家就算拿到钱,因为对未来没信心,也不敢随便花。再讲讲印钱,也就是量化宽松。

    美联储在2020 - 2022年印了超过5万亿美元,结果全球都受到影响,物价飞涨。咱们国家2024年PPI同比下降1.2%,这说明国际上的通胀传到咱们这儿,变成了通缩,还带来了局部资产泡沫。而且,中国的M2(广义货币供应量)和GDP(国内生产总值)比值已经达到220%,传统的印钱刺激经济的办法,效果越来越不好。相比之下,发贷款就有它的优势。通过商业银行严格的贷款审核,钱能精准地给到实体经济。2025年前两个月,企业债券净融资达到6156亿元,比去年同期多了414亿元。而且,贷款有借有还,形成了“创造资产 - 偿还本息”的良性循环,不会像印钱那样,让政府财政赤字越来越大,风险也小很多。

    贷款在经济治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一方面,它能推动产业升级。像新能源储能、AI医疗这些新兴产业,贷款平均利率降到了3.4%,在2025年第一季度,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18.7%。央行通过一些货币政策,拿出超过7.2万亿元,专门支持芯片、工业母机这些容易被“卡脖子”的关键领域。

    另一方面,贷款也有利于管理债务周期。通过LPR改革,1年期LPR是3.25% ,5年期以上是4.1%,这样既降低了企业借钱的成本,又能防止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。另外,地方政府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一起发力,为基建投资提供了超过3万亿元的资金支持。同时,这也是金融深化的必然选择。咱们国家居民部门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5%以内,比美国(101%)、日本(85%)都低很多,这就给以后合理增加债务留下了空间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稳定在1.6% ,资本充足率达到14.3%,能有效应对风险。不过,发贷款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。比如说,资金空转。

    2024年票据融资比去年多了3200亿元,但工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5.6%,这说明有些钱并没有真正用到生产上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可以实施“贷款用途穿透式监管”,让企业提供采购合同、工程进度等证明材料,看看钱到底花哪儿了;还可以建立“科技企业白名单”,优先给那些注重研发投入的科技企业贷款。

    另外,还有结构性失衡的问题。民营小微企业虽然贡献了60%的GDP,但拿到的贷款占比还不到30%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可以推广“供应链票据 + 区块链”融资模式,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,帮助上下游的小微企业;还可以试点“知识产权证券化”,把企业的专利评估价值也算作贷款的依据。从长期来看,我们还有很多政策可以配套。比如,存款准备金率还有2 - 3个百分点的下降空间,降准释放的资金可以和碳减排支持工具一起,推动经济绿色发展;还可以建立“贷款生命周期评价体系”,把企业的环保、社会责任等ESG指标纳入银行对企业贷款的考核。

    未来,信贷扩张还会不断发展,形成新的金融生态。数字人民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通过智能合约技术,可以让专项贷款精准地用到该用的地方,在帮助小微企业、振兴乡村等方面发挥大作用。同时,我们还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,像科创票据、REITs这些直接融资工具,让企业不用只依赖银行贷款。在全球货币治理方面,中国也有自己的方案。推动“一带一路”跨境贷款用人民币结算,2025年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已经提升到5.2%,这不仅能降低汇率风险,还能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。

    在经济压力较大、全球经济形势复杂的情况下,中国选择以信贷扩张为主的经济刺激方式,既吸取了货币超发的教训,又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。这种方式通过合理配置金融资源,在稳定经济的同时,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变革。未来,我们只要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、优化经济结构和防控风险之间找到平衡,就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治理道路。




Powered by 九游认证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